智能非万能,AI代替不了自我

发布时间:2024-11-05 22:02:38 来源: sp20241105

  “文章不限字数,一键生成就是原创”、“AI代写文案,软文、剧本、征文、演讲稿、述职报告等,应有尽有,省时省力!”据本报报道,在电商平台搜索AI代写关键词,相关商家众多,热门网店月销售额超过1000份。

  近年来,基于语言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快速发展,代替人类写作已经成为现实。AI的出现帮助上班族减轻了一部分工作量,从一些重复性、模式化的工作中解脱出来,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做更重要的工作。因此,对AI技术应该坦然接受并积极尝试。

  但也应该看到,AI未见得就那么靠谱,更不能百分百依赖。据报道,一份AI生成的年终总结不仅时间错误频出,很多内容也没有事实依据,空话套话不少;AI代写的学术论文更像拙劣的抄袭者,毫无创新点可言;更存在数据归属性和用户隐私安全的棘手问题。从AI代画图、代作曲、代写小说、代写年终总结,似乎在不远的将来万物皆可AI。AI会不会被滥用,会不会代替人类思考;会不会增强人类思维的惰性,让使用者减弱分析和表达的能力,丧失自主思考的意愿,最终在智能中迷失自我,也需要引起足够的警醒。

  保持思考能力,厘清AI的使用边界和尺度显得尤为重要。相关法规已经为AI应用划定红线。比如,《学位法草案》规定已经获得学位者,在获得学位过程中存在人工智能代写的行为,将撤销学位证书。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》明确规定,提供智能对话、智能写作等模拟自然人进行文本的生成或者编辑服务,应当在合理位置进行显著标识。

  无论技术如何先进,AI终究无法代替人。AI可以开拓思路、补充知识,最终还是离不开个人的思想。什么样的场景可以使用AI工具,什么情况下不能用AI“一键生成”,不仅需要技术的不断完善,更需要人做出主动选择。像年终总结,每个人一年的工作经历不同,感受不一,怎么可能由AI来代写?

  人最高贵的尊严在于有理性思考的能力。随时保持开放的心态,但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工具的弊端,不能让工具喧宾夺主。

  北京晚报 孟雅檀 【编辑:李润泽】